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基因體是一本歷史,記錄著人類時光旅行的故事;它是一本工作手冊,以數位的方式記載人體每一個細胞的製造藍圖與操作的秘密。研究基因體可以回溯人類的演化進程,可以看到祖先與疾病搏鬥的記錄,也可以察覺基因體的主人是不是比較容易罹患癌症、心臟病、中風、憂鬱症……,甚至可以從DNA端粒的長度一窺壽命的天機。

  自從人類基因體計畫在2000年完成草稿以後,DNA的新時代已經來臨,疾病的本質完全改觀,DNA為疾病提供了新的解釋、新的診斷、新的療法,與新的預防策略;如今醫學文獻幾乎不能不用DNA觀點審視研究的設計與解釋。在此之前,人類的基因幾乎是一個未知的謎團,我們即將成為破解這個謎團的第一個世代。我們有必要重新深入認識DNA、基因、基因體這些基本詞彙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它們的構造與功能,才有能力回顧這些年來DNA科學的主要進展,並進一步了解什麼是「生物技術」,以及一探DNA科學終極目標之一的「基因療法」現況。

  有人說,現代人不會上網、不會收發電子郵件,就算是一種文盲。同樣的,學習自然科學的人如果不能了解近年來DNA科學的發展,也會落入看不懂醫學、生物學最重要文獻的窘境。這就是本書出版的原因和目的。我們著重介紹基因體的基本知識,並補充近年來DNA科學最新的發現和研究,期許能為讀者做一次DNA新樂園的導覽。

本書特色

  DNA時代已經來臨!但你,認識DNA嗎?
  親人有癌症病史時,你就該做基因檢查嗎?
  複製人真的可能嗎?SARS可怕在哪裡?
  H1N1跟一般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有什麼不同?
  本書詳述基因科學的基本知識,補充最新的發現和研究,
  Update你的DNA科學常識與知識!

作者簡介

林正焜

  台大醫學系畢業,前台大醫院醫師
  現為開業醫師、OneGene Biotech Inc.研發顧問。

  著有:《認識DNA》、《細胞種子》以及《性不性,有關係?──有趣的性博物誌》,這三部作品曾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以及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獎創作類金籤獎。

審定者簡介

洪火樹(H.H.Houng PhD)

  馬里蘭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博士
  現任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美國)
  分子診斷與病毒疾病部門主持人
  林正焜的師父

目錄

審訂者序
推薦序

全新增修版說明
前言  文明的里程碑

第1部 基因體的構造與功能

第1章 人類的基因體
一、基因體是記載在DNA上的細胞標準作業程序
二、基因可以剪接,可以開關和調節強弱
三、基因體種種有用沒用的片段
四、粒線體DNA暗藏母系祖先信息

第2章 繽紛的基因體多樣性
一、突變的效果
二、單核?酸突變是辨識基因型的重要窗口
三、基因體有許多重複出現的短串,可以當作DNA指紋
四、「醫生,請先檢驗我的基因!」

第3章 細胞如何凍結基因?
一、外基因遺傳讓一樣的DNA序列有不一樣的表現
二、基因印?讓不同來源的基因有不一樣的表達
三、家族性智能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過度甲基化
四、甲基化過與不及都可能致癌

第4章 分子武器——攔截入侵者
一、雙股RNA竟然會關閉基因
二、RNA干擾機制在實驗室達成令人期待的初步成果
三、RNA干擾成功治療小鼠的肝炎
四、臨床使用的RNA干擾藥物

第2部 如果基因不按牌理出牌

第5章 細胞的叛變
一、癌是基因的疾病
二、雞為什麼長了肉瘤?
三、癌症是好幾種基因攜手打造的怪物
四、抑癌基因是細胞週期的煞車器

第6章 DNA與癌症
一、肝癌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
二、啟動EB病毒複製可以治療鼻咽癌及淋巴癌嗎?
三、從基因型預知大腸癌的可能性
四、建立乳癌基因型資料庫防治家族性乳癌
五、我們需要花錢做癌症風險DNA篩檢嗎?

第7章 從DNA看常見疾病
一、從DNA尋找動脈硬化的療法
二、預知失智紀事
三、氣喘是許多基因被環境因素挑起的反應

第8章 擅於改頭換面的流感病毒
一、流感病毒的來歷
二、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禽流感和豬流感
三、2009H1N1流感的真面貌
四、流感疫苗

第9章 人工基因的用途 一、基因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嗎?
二、基因可以用來當作疫苗嗎?
三、如何運送基因到細胞裡頭?
四、操作DNA可以製作多功能幹細胞

第10章 人類基因療法的經驗
一、第一個成功案例
二、腺病毒載體引發免疫風暴
三、非病毒載體的經驗
四、轉基因如何造成癌症?
五、基因療法的前景

第3部 實驗室之終極秘技

第11章 PCR、定序、與即時PCR
一、聚合?連鎖反應是DNA科學的核心技術
二、DNA自動定序
三、二代定序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四、高度敏感的定量工具——即時聚合?連鎖反應

第12章 DNA晶片
一、基因晶片的功用與製作方式
二、晶片的實際用途
三、全基因體關聯研究(GWAS)
四、尚待克服的實際問題

專有名詞對照
主要參考資料

 

〈推薦專文〉基因體科學的敲門磚 嚴宏洋

  曾經共同主導國際基因體計畫的Francis S. Colin (從去年九月起,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在今年初發表了一本名為《The Language of Life: D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Personalized Medicine》的科普書籍。他用了十章的篇幅,談從人類基因體被解讀後,對個人、社會的衝擊;同時也討論在個人基因的隱私,與醫療上所面臨的諸多兩難的局面與對策。由於他這本書所要訴求的對象是普羅大眾,因而在行文時,很少使用科技名詞。要嚴格的說,這是一本屬於偏於「軟性」的科普書籍。因而對於真想進一步瞭解最近有關基因體研究,和其影響的讀者來說,唸起來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幸運的是,林正焜醫師剛剛完成了他先前寫的《認識DNA》一書的再版(第一版出刊於2005年),正好填補了這需求。相較於前述Colin的著作,林醫師的新著,應該可歸類於較為「硬性」的科普書籍。換句話說,真正想瞭解基因體的內涵的讀者們,可以這本中文科普書籍,做為入門基因體學的敲門磚。

  再版的《認識DNA》這一本書,共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的主題是;基因體的構造與功能。

  這一部份共有四章。第一章先對人類的基因體做了簡單的定義;然後在第二章對基因的多樣性給予詮釋。第三章則是談外因基因、基因印?,以及基因過度甲基化的基因凍結機制。第四章主要談的是RNA的干擾機制。這是近幾年很熱門的研究題目,主要是因為可以用在新藥物的開發。

  第二部份的主題是;如果基因不按理出牌。從這一主題就可知道,這部份涵蓋的六章,主要在探討癌與基因的關係(第五章);DNA與癌症(第六章);從DNA看常見疾病(例如:動脈硬化失智氣喘)(第七章);流感病毒(第八章);人工基因的用途(第九章);人類基因療法的經驗(第十章)。

  第三部份的主題是:實驗室之終極祕技。主要是在介紹研究基因體的兩大工具。那就是聚合?連鎖反應、定序與即時聚合?連鎖反應(第十一章);與DNA晶片(第十二章)。整體的來說,這本修訂過的再版書,對過去五年來基因體研究的發展,做了個回顧,並且指出一些尚待克服的實際困難。譬如說:我自己主持的實驗室,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從事以香魚為模式動物的有關老化的研究。從今年起開始投入大量的經費,試圖以DNA晶片的技術來篩選有關老化的基因群的表現。一收到報告時,原先所期待的新發現的喜悅,卻被幾千個基因表現上的微小差異,而難以解讀其意義所淡化了。這些實際的問題,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也給了些交代。

  從科普的角度來看,《認識DNA》這一本書,不是一本可以當閒書來唸的書籍。由於字裡行間有許多的科學專有名詞,因而讀者想要好好唸完這本書時,應該有心理準備,要一章一章慢慢的讀,才能吸收作者所要傳達的訊息。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很適合高中及大學主修生物學的學子們,拿來做為課外補充書籍,必定可增長對最近基因體研究發展的瞭解。對沒有升學考試壓力的大眾而言,基因體的知識已經是不能不具備的基本知識。拿起這本書,好好的讀完它,一定不會令你失望的。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推薦專文〉當代人的DNA追尋?知識愈多 瞭解愈少 陳為堅

  對於一本科普書而言,能夠在五年內再版,放在今日「實體書籍」日漸萎縮的大環境來看,更是一項不容易的成就。讀者的熱烈回饋,基本上就是對於該書最好的肯定了。

  在第一版的序言裡,我曾經引用彼得?杜拉克之「心靈地圖」來說明基因體與當代人的自我認知。當時我就深深感受到本書生動而不失準確的寫作風格,與一般的翻譯型科普書籍有很大不同。本書的再版,也算是印證我當初的推薦序誠屬實言而非溢美之詞。但是就如作者在全新修訂版中的說明,本書出版五年來基因體科學的進展可說目不暇給。現在回過頭來看,似乎也在改變研究人員對於DNA科學的「心靈地圖」:一開始的樂觀、自信,反而隨著愈多的知識,讓人看清我們所瞭解的何其不足!

  在新改版中,作者增加了不少新而有趣的進展。像是在第12章,作者簡介了新近的晶片技術與全基因體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簡稱GWAS)。尤其是GWAS這個故事特別值得一談。一開始研究人員只是單純地想利用「地毯式搜索」,來蒐尋引發疾病的易感受性基因變異。在有系統比對同一群人是否出現單一核?酸的變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簡稱SNP)後,研究人員彙整了50萬到100萬左右的SNP。接下來為了克服雜訊的干擾,因此透過跨國團隊的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累積了超過千人的病例組人數與對照組人數,然後將檢體送進高通量的定型機器,進行數十萬個SNP標誌的定型。用俗話來,可說是一項「燒錢又燒人」的研究策略。但是自然界似乎跟研究人員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雖然有少數新的標誌被找到,但是這些變異,全部加起來,能夠解釋疾病的變異量,常常不到10%!我有時跟學生開玩笑說,就算把GWAS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數十個基因變異都定型了,這些知識的總合對於是否發病的預測,還不如體重一項所能夠解釋的變異量大小。也就是與其花費大量金錢在基因定型,還不如去買一部體重計!當然,這不是說DNA科學不必研究。反而是說,在正確解讀DNA科學這本複雜的書時,是需要一些「修養」的,過度樂觀導致的簡化或刻意抵制而忽視,都不是好的策略。

  對於人類基因體計畫之完成,很多論者,包括本書作者,都把它比擬成16世紀麥哲倫(1480-1521)所率領完成的地球環航。不過隨著初步定序之完成,研究人員開始更有系統尋找基因變異時,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莫過於全基因體關聯研究的興起及其令人失望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幾年的DNA科學進展,也許比較接近哥倫布(1451-1506)的探險:用錯的地圖(不知歐洲與亞洲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美洲)、到達錯的地點(到了美洲卻堅持是到了亞洲的印度群島)、而其錯誤的命名(把俘來的當地土著稱為印第安人)卻仍頑固地被沿用至今。但是不可否認地,哥倫布的探險終就開發了一片新天地。

  整體來看,回到本書的初衷,也是我樂於再度為本書寫序的理由,就是我們需要與時俱新的DNA知識,好讓我們認清現有瞭解的限制,而能繼續永不停止的探索。

  2010年 8月 25日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公衛學院副院長、公衛系暨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大基因體醫學中心遺傳流行病學核心實驗室負責人)

〈推薦專文〉 讓病毒無所遁形的DNA技術 洪火樹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許多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新興疾病,其中大部分是新興傳染病,病原在一個全新宿主體內大量複製後傳播給人類。例如從墨西哥開始爆發的2009H1N1新流感,據美國疾病死亡週報的報導,一開始(在4月26日之前)就造成至少81人死亡(Dawood, 2009;MMWR2009)。緊接在墨西哥和美國之後,2009年H1N1流感迅速攻陷歐洲、亞洲、非洲及南美洲,傳播的速度和範圍這麼驚人,主要原因應該是密切的空航(空中交通?),讓病毒隨著人類宿主搭乘飛機旅行到全球各地(Dawood, Jain et al 2009; Swedish, Conenello et al 2010)。當時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管局都憂心這種流感會流行全球,2009年6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終於正式宣佈2009H1N1新流感大流行。

  就像2003年SARS爆發僅僅短時間造成人類社會不安一般,2009H1N1流感大流行也在2010年7月正式宣佈已經結束,流行期僅只一年。人類文明史經歷了很多次死傷慘重、影響深遠的疫病,相較之下,我們是不是幸運地可以免於疫病的傷害或可以降低疫情到最輕微的程度,就像在2003年經歷的SARS或2009年經歷的H1N1流感一樣?在多久的未來我們又會遭遇另一個新興疫病?

  從林正焜醫師這本《認識DNA》二版,讀者可以認識當代DNA技術的原理與應用,事實上,2003年和2009年的疫病會被迅速控制撲滅,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要歸功於近年DNA技術的進展。最新的DNA技術讓科學家可以迅速辨識病原,大量解碼病原的DNA∕RNA序列,這一來衛生單位就能夠針對病原採取對策,建立確實的診斷原則,研發有效的疫苗,監控疫情,防止致死疫病傳播。我相信,閱讀這本與時俱進、精彩的書之後,讀者對於DNA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的文明會有通盤的認識。

  (本文作者洪火樹博士為美國Walter-Reed Army Medical Center分子診斷與病毒疾病部門主持人)

認識DNA:二十一世紀公民的基本素養

  近年來國內出版界出版了一部分與基因體醫學相關科普書籍之中文翻譯本,這些書籍雖能夠帶給讀者新知,但是因為取材的關係比較不能將深奧的基因體相關知識用比較淺顯的方式傳達給國內讀者。我很高興看到林正焜醫師根據他和洪火樹博士兩位於2005年所合著一書的基礎上,獨自再次更新內容之後所出版的《認識DNA》。五年來林醫師在科普寫作的能力上有極為驚人的成長和進步,不但年年有新的科普書籍的出版,更在今年獲頒科普創作獎。在得獎之後林醫師回頭更新補充五年前的這一本書顯示《認識DNA》對於林醫師作為科普作者的特殊意義,也反應人類基因體學知識日新月異快速成長的速度。

  林正焜醫師是開業多年的基層醫師,讓這本書不但具備基因體相關醫學研究上最新的發展和發現,也具備第一線病人對治療疾病和追求健康的方法和渴望。這一本綜合國際學術潮流和台灣疾病經驗的書,以其獨特的台灣觀點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經驗,提供讀者感同身受的基因體知識,達到將深奧難以捉摸的基因體相關知識拉近時空距離感的效果。讀者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也可以讀出作者在繁忙辛苦的看診之餘,搜尋文獻閱讀資料和驗證觀點之後,所刻畫出來的這一本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一般民眾和專業背景不一樣的人士閱讀的科普書籍。我要恭喜作者的成就和他對於提升國人了解基因體醫學知識的貢獻。閱讀這本書讓我自己對近代生物學的認識有許多的收穫和成長,我很樂意將我愉快的閱讀經驗藉由這一篇序和讀者分享,我深深相信,讀者一定會從這本書上得到知識和喜悅。

  這本書共分三部十二章,第一部用四章來介紹基因體的構造與功能,第二部用六章來介紹基因變異的相關議題,第三部用兩章來介紹基因體醫學實驗室常用的實驗方法與設備。林醫師在這一版的《認識DNA》大幅更新了近五年來生物醫學界對基因體醫學原理和應用方面最新也最正確的知識,同時也納進五年來基因體醫學研究應用新近發生疾病的發現和篩檢治療疾病的新方法和技術。仔細讀完本書之後,您將不難發現 《認識DNA》 一書確實有教科書的嚴謹和架構,這一點可以從作者所引用的參考文獻中窺出端倪。本書優點之一是各章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都非常充分,不論是對基因體功能某一些特定題材有興趣,或是著重國人主要癌症、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疾病、基因體病因的探討的讀者,都可以在個別的章節當中得到想要的資訊。因此,讀者除了可以依章節順序閱讀之外,也可以由第二部之第五至第十章的例子切入之後再回頭閱讀第一部分的原理說明。基因體醫學深奧之處除了在於觀察對象的微小難以掌控之外,另一個障礙就在於其使用的實驗方法與設備上的日新月異。這一本書的優點在於第三部的內容將一些常用和新進的實驗技術與方法,以深入淺出的以文字和圖形介紹給讀者。相信這本書第三部中實驗技術的介紹,將可以導引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進入這一個新興又令人興奮的科學天地。

  我希望讀完這本書之後能讓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具備基因體知識的公民,並且將這些知識化為力量來提醒我們的政府必須有堅強的決心來推動深度和廣度上都可以跟國際同步競爭的生物醫學研究。閱讀過本書的工商界朋友,不要再遲疑現在正是積極投入生物與資訊、基因與網路相輔相成的新興產業研發的時機,不但公司本身要積極投入研發,同時更要投入足夠的資金資助學術界進行生技研發,藉著產學合作的方法來研發有助於人類福祉的各項生物知識、技術與產品。

  當世界各國紛紛在學校教育和民眾教育上加強有關基因體相關知識之教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時候,台灣從小學到大學的制式教育和一般民眾的社會教育上,也都必須儘快在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教育內容上做品質與數量上的調整,才可以讓台灣人有足夠的知識基礎來迎接新生物學的挑戰,讓台灣在面對新生物醫學的競賽場上取得一席之地。《認識DNA》一書將會是生物醫學普及教育路程上一本不可或缺的好書。

  詹長權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兼國際衛生中心主任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一、 共享話題作文 共享 ...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來說很重要?爺爺奶奶甜蜜地告訴我,他們只願兩人共享幸福的老年生活。 共享一桌美味。周末兒女子孫們都回來了,做了一桌美味的飯菜。吃飯時老兩口有聊不完的話題,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儘管爺爺重複了幾遍,奶奶仍靜靜地聽著,突然,爺爺夾了一塊奶奶最愛吃的蛋餃給奶奶。奶奶先是只怔了一下,很快臉紅了,佯嗔道:「不用你來,我自己會。」很快,她又夾了一塊肉給爺爺,奶奶臉上盛開的笑容和漣漪,漾到了人心裡。相濡以沫,互相關心,共享一桌的美味。 共享一片藍天。平淡的午後,天高雲淡,陽光軟軟地灑在人身上,同在一片清澈的藍天下,各做各的事情。奶奶在門口菜地里忙活,頭頂著草帽,腰彎著,鋤去雜草。爺爺坐在家門口曬稻穀。奶奶時不時直起腰,眼神卻停留在爺爺身上,爺爺時不時朝菜地里張望,眼神卻落在奶奶身上,目光偶有交匯時,也是一派溫馨,藍天下,兩位老人各自勞作的畫面,猶其能打動人心。共享一片藍天,也許是尋常人家平淡生活最美好的時刻。 共享一抹黃昏。黃昏時分,結束了勞作,爺爺奶奶坐在家門口,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話。金色的霞光在他們的身上鍍了一層金。遠處倦鳥結伴歸巢,農人結束勞作。奶奶感嘆地說道:「起風啦!」爺爺應合著:「是啊。」我循著目光看過去,並沒有起風的跡象,不禁暗自偷笑。爺爺拍了拍奶奶說:「現在都流行什麼『共享』單車,『共享』什麼的。我看吶,平常的生活,與你共享老年生活,才是最舒服,最真切!」 我看到他們笑了,心中只願時光再慢些走,好讓他們共享幸福時光。夕陽西下,天空被染得五彩斑斕。想起爺爺奶奶攜手共享老年生活,不禁莞爾。 歲月靜好,現世安樂。如此,甚好! ... 共享 匆匆流年中,與世人共享一本書,可否? 盛夏7月,隨家人去重慶遊玩,苦於飛行線路尚未開通,父親只好買了僅剩的幾張動車票。 早晨九點,我們一行五人登上動車。11個小時的漫長旅途,早在出發前就已經奠定了這次旅行的基調。果不其然,白日裡的動車時光,如煉獄般難熬,烈日聚焦在深藍色的座椅上,散發出奇怪的氣味,令人厭惡,昏昏欲睡。 我雙手無力的垂下,墜至座椅間,卻忽然觸碰到了一個堅硬的物件,抽出來一看,卻是一本冷色調封面的《平凡的世界》。 霎時,心上的煩悶倏地一掃而光,一種快樂湧來,好像融化在心上的一塊糖。翻開封面,只見扉頁上用藍色的鋼筆寫著幾個雋秀的小字: 「與君.共享。」 一筆一畫,橫平豎直,好似薄荷一般,一股清新感迎面撲來。心中不禁對共享這本書的人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翻開書,細細品讀,很快,便沉浸其中。孫玉厚老漢的樸實無華,孫玉亭的勢利,孫少安的責任與擔當之感,孫少平的不甘平凡......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在大家路遙筆下悄然綻放,平淡卻又令人感動,震撼。 不知不覺,我已將這部文學巨著細細讀完,好似一瓢清水,令人神清氣爽,不覺煩惱。目光無意掃至左側的鐘表,驚覺時間竟已過了八個半小時之久。 忽然,我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林清玄的《清歡》,同樣地,我用鋼筆寫下了幾個字:「與君共享!願這本書,能給百無聊賴的你,帶來清新的歡樂。」 歲月似流水般輕柔, 可否與世人共享一本書,共享那美好而靜謐的書中世界? 共享 ... 在不羈的青春季節里,我們蕩漾在自然中,吮吸著上帝的恩賜。沉醉於美的風光中,享受快樂的滋味。   在「清風無塵,月色如銀」的夏夜裡,跟著辛棄疾到農夫的田間享受「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一片蛙聲」的閒適的快樂。皎潔的月光下,輕風掠過,稻花時不時地點點頭,仿佛在向我們承認在落葉的秋季定會是碩果纍纍。你聽,稻園裡的蛙曲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輕快,時而緩慢。是蛙兒在跟我們分享他們在田間遊蕩的快樂。又是一陣微風拂過,我在充滿歡樂的田園享受愜意的快樂。   如歐陽修一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地陶醉在幽美的山林間享受「蟬噪林愈靜,鳥鳴而山更幽」的快樂。從步伐緊湊的鬧市回到簡樸的山間,與朱元思共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的美景,此時又別是一番樂的滋味在心頭。遠處的山峰是那麼的千嬌百態,近林的鳥鳴又是如此的清脆悅耳,腳下的泉水是這樣的「回清倒影」。閉上雙眼,讓心兒隨山間的一切飄蕩著,去享受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快樂。   「欲以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如蘇軾一樣站在湖畔,享受那淡雅清秀美的快樂。夏日裡,放眼向西湖望去,楊萬里有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雖說「花謝花開無百日」,但即使美是瞬間的,也會讓人心裡留下深深的震撼。在這時,天公愛美撒下一陣小雨後,西湖美得更加扣人心弦。清純質樸的西湖,與嬌艷嫵媚的陽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唯美的畫卷。讓人觀賞後,由衷地讚美到「晴光瀲灩好方剛」。從湖心到湖畔皆飄逸著淡雅的美,我的心隨美的景物享受快的感覺,樂的滋味。   幼時,童年時隨著獨特的思維去享受生活獨具魅力一面帶來的快樂。一瓣隨風而落的花瓣會讓我們享受探究的快樂,一片奇形怪狀的雲朵會讓我們享受變幻的快樂,一顆傲雪凌放的紅梅會讓我們享受堅韌的快樂。   然而,在花季的年齡里,我隨古人穿行在美的景物里,帶著年少的朝氣,和古人共享那樂的滋味。 共享生命 ... 生命是一個奇蹟。它不僅僅屬於你和我,它更屬於所有生存的生物,屬於我們的藍色星球。共享生命,是共享和平;共享生命,是共享和諧;共享生命,更是共享愛與希望! 和人類共享生命的和平 回望歷史長河,硝煙瀰漫,鮮血成河……南京,中國六朝在此建都,燦爛文明在此薈萃,豈料一場大屠殺使得這座古都陷入了恐怖之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空氣中瀰漫著使人窒息的血腥味,耳畔仿佛猶能聽見日本鬼子「殺人比賽」的狂笑聲…… 六十年後,戰火紛飛的巴格達,伴隨著夜以繼日的大規模空襲,一片片的城市設施和民宅被夷為平地,無數個無辜的百姓倒在血泊之中。叫囂著自己是和平代言人的劊子手,正用「和平」的刺刀將人們送上了死亡之路…… 和人類共享生命的和平,世界就不會有這一幕幕的悲劇;和人類共享生命的和平,就不會有國家主權的被踐踏;和人類共享生命的和平,就是世界人民手牽手,走在同一片藍天下! 和大自然共享生命的和諧 黃浦江畔,座座摩天大樓巍然矗立,向人們訴說著現代大都市的繁華與輝煌,好一個美麗的大上海啊! 黃浦江上,白色污染比比皆是,易拉罐、塑料袋更是以此為樂園,污濁的江水使人痛心,這,也是上海的「景觀」? 動物園裡,猩猩的主食從香蕉變成了香蕉皮,長頸鹿也因吞食了遊人遞來的塑料袋而一命嗚呼,更有甚者,竟用濃硫酸給棕熊「洗澡」……好一群「熱愛」動物的遊客呵! 和大自然共享生命的和諧,是要善待我們生存的環境,善待和我們一樣擁有生命的動物們,因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和自己共享生命的愛與希望 前面說了這麼多,說到底還是得建立在這一條上,即一個連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都不得而知的人,又怎麼會和他人、他物去共享生命呢? 霍金,嚴重截癱,全身只有幾個手指頭還能勉強活動,在他年富力強時,這種罕見的疾病降臨在他身上。然而,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沒有沉淪頹廢,有的只是堅忍不拔。《時間簡史》是他和自己共享生命的希望的結晶和成果,也是他對自己生命的一個交待。 房金妹,一名普通的下崗殘疾女工,長年臥床不起,卻親手一針一線地縫製了一百個書包送到失學兒童的手中,這也正是她和自己共享生命的愛的最好體現。 愛和希望,讓他們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真諦。 共享生命,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它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每一點每一滴,並為生命的光輝付出辛勤的勞動,這樣,生命的價值就有如鮮花般絢麗地綻放在我們的心田! 共享 ...   ofo小黃車、摩拜單車、優拜單車……如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在街頭隨處可見,既時尚又便捷。然而在風靡了數月之後,畫風驟變,人們開始破壞共享單車,從「共享」變成了「獨享」。共享單車可謂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那天在車上,看到路邊隨意丟棄的兩輛ofo小黃車,我不禁感慨道:這些共享單車有些人不用了,就隨便丟棄了。爸爸說,其實外國人素質都比中國人好。   有一次我在外婆家地下室看到了一輛共享單車,因為外婆家的地下室是租給別人的,所以那兩共享單車肯定是租的人的。我走近一看,發現那輛共享單車的二維碼已經被劃掉了,不知道是誰弄的。     這些行為都是「損車利己」的行為。還有那些將二維碼撕掉,塗掉,拆去車輪車座導致無法使用的人,不知道抱的是什麼心態。最可怕的是連「釣魚」的微信或支付寶轉帳的二維碼,也被以假亂真的貼在了車上。然後就有人說,共享單車仿佛一面照妖鏡,將國人貪圖小利,毫無公德心的一面展現了出來。但其實這也許也是個別現象吧。前幾天,上午十點多的時候,我和表妹一起去街上走了一圈。走了小路又走大路。那幾條小路都是別人住宅旁邊的路,而且幾乎每家門口都能看見停放著的共享單車,各種共享單車都有。所以可見重賢也布滿了共享單車。     但大家只是隨意地把共享單車在路邊一停,其他什麼都不管了。我看見很多共享單車都倒在了草叢邊。我和表妹經過看見倒地的共享單車,就會把它們扶起來,因為我個人覺得,共享單車是要我們一起維護的,而不是讓我們破壞的。所以,共享的是單車,考驗的卻是素質。    或許每個人的素質都不同吧。素質高的人會把共享單車停得很好,而素質低的人卻只會把共享單車丟在路旁。一位網友說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一兩輛車丟失是個別人的道德水平問題,但如果大量的車都丟了,那一定不是道德問題,是管理問題。比較其他的一些已開發國家,會覺得人家的公德心比較高,比如美國。    不管有沒有攝像頭,會不會拍照罰款,車子也會等綠燈亮了再前行。其實這也歸根與美國的管理制度。我想,如果共享單車能管理地更嚴格,那麼這些損害國民素質的現象就不會出現了,也不會有照妖鏡的說法了。    勿以惡小而為之,希望共享單車目前面臨的問題能儘快解決,也希望共享之花能真正綻放。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ssay/5j8b36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7990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名間鄉噁心看什麼科伸港頭部發麻治療中醫溪湖肌肉、關節莫名痛改善中醫診所竹塘手抖治療中醫
員林自律神經失調治療中醫 水里呼吸困難治療中醫 治療效果不錯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大城情緒緊張治療中醫 線西味覺異常治療中醫 ptt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南投睡不著中醫推薦 員林失眠睡不著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線西焦慮不安看什麼科 花壇失眠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siuboo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